所谓“半部《论语》治天下”的故事,时常提到。这作为学以致用、不作空疏之学的典范,广为流传。但是并无其事,或者说是查无实据的。《光明日报》2月12日发表《半部〈论语〉治天下》一文,考证精详。我由此想到相关的一点琐事。不过我还是先据顾关元先生的这篇文章把故事本身说清。据考,此一说法首先见于南宋林马同《古今源流至论》所记:“赵普,一代勋臣也,东征西讨,无不如意,求其所学,《论语》之外无余业。”此段以下有注云:“赵普曰《论语》二十篇,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。”南宋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载之更详,云:赵普向宋太宗说过自己只读《论语》一书,“昔以其丰辅太祖定天下,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。”这就是“半部《论语》治天下”传说的出处。但是,这说明他读的并非只是半部《论语》。他只是夸大地说,用半部就够了。
赵普是一位能干的人物,曾在两朝里三次出任宰相,历史上所少见。宋代儒学大盛,后来便有人把他的能干归于儒家的经典,这也是常见的现象。这事很有名。但是不久前读《胡适书信集》,遇到胡适查考此事出处的事。1941年5月间,有位关仲豪请教胡适“半部《论语》治天下”的出处。胡适回信说:“朱士嘉兄已查过李焘《续通鉴长编》也没有‘半部论语’的故事。现在所缺的那个故事的真正‘娘家’了。(此句似缺一‘是’字,引者注)我疑心此故事出于笔记小说,如邵伯温《闻见录》之类,也许还更晚出。”由此信可知,胡适是下了功夫为关仲豪查检一番了,并请他人为之翻书,所翻之书也是重要的。不过终于没能查到。可见博学如胡适,有时也能被一个不算太僻的典故拦住。所以在学问上面谁也说不得大话。
我在《鲁迅日记》上又见到一次关于赵普的摘记。鲁迅每年年末都记下一年的书账。有一年,即1927年,不知为什么,鲁迅在书账后面附了一篇《西牖书钞》,上面是几则札记。其一云:“艺祖(宋人对宋太祖的尊称,引者注)尝留王仁赡语。赵普奏曰,‘仁赡奸邪,陛下昨日召与语,此人倾毁臣。’艺祖于奏札后亲翰大略言,‘我留王仁赡说话,见我教谁去唤来?你莫肠肚儿窄,妒他。’”等等,还有一些话。我很奇怪,一位是开国皇帝,一位是位居宰相的重臣老将,他们之间怎么有这种对话。赵普对同僚竟如此猜疑,见皇帝同其他大臣谈话也不安,用我们老百姓的话说,就是“吃味儿”。而皇帝也品出了味儿,却辩道:“我是留下他说话,怎么说我是召他来说话呢?你见我派谁去召他了?”还说,“我要来证明罢,怕叫外人笑话我们君臣不和睦。”这些“御批”成何体统?所以鲁迅把它记下来,不过以后也不见他写到杂文里。